第十九章 新海军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这些信息收集的越详细,对今后可能的作战行动越有利。现在还没有天气预报一说,更多的还是根据经验进行的预判,海上气象的预测准确率感人。

    近海航行还好,远海就根本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原因很简单,真正进行远海航行或者训练的次数基本没有,所以对远海的海情和气象知之甚少。

    导致这方面的数据经验很少的原因,一是没有大的迫切的需求,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海船的性质不是特别好,远洋航行能力比较差。

    李唐王朝之前的船舶发展对比前朝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发展,不管是漕运的河船还是海运的海船,运输能力相对李承乾前世差距天地。

    漕运船舶的最大运输能力一百多吨,而且不是所有运河和河道都能通航,最多的还是吃水浅的中型漕运船舶,载重五十多吨。数量还好是非常多的,毕竟漕运是最主要的货运方式。

    海船的形制和漕运船舶差不太多,只是个头更大一些,吃水更深,航线主要靠近海岸线的近海内,最大的货运海船载重达到了五百吨。但是这种海船数量比较少,海运在货物运输中起到的作用还比较小,李唐王朝还没有更进一步发展海运的需求。

    不管是内河船还是海船,由于动力的原因,都没有办法制造的很大。真正限制船舶大小的主要原因反而不是造船船身技术本身,如果不考虑船舶使用效率,载重量和形制大小都还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水军里使用的楼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李唐王朝的水军就是继承前朝留下的残缺水军。前朝后期水军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各路豪强争夺天下的时候,水军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而李唐王朝建立之后,所有的战争都在陆地上,更是没有水军发挥的地方,所以水军是李唐王朝最不受待见,不受重视的军种。

    所以现在水军的船舶都很破旧了,很久都没有新装备更换,而且水军的军人待遇也比其他军人要低。这一切都使得李唐王朝的水军整体战斗力比较低下,而年轻人主动想要当水军的更是少之又少。

    还有一点也能看出水军的地位,那就是朝廷军队高层将领没有一个是水军出身的。这也说明,李唐王朝对于水军的战略战术研究比较落后。

    这些不利局面,直到这次军改才有了巨大的改变。军改之后军种分为两种陆军和海军,水军的名字改成了海军,说明他们今后的作战区域不在内河,而是沿海和外海。

    海军的改变首先就是待遇,全军统一,并且海军出远海训练给的补助还要高一点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留住人才,这点是李承乾强烈要求才得以实施的。

    作为一个伪军迷,李承乾知道海军是高技术军种,就因为合格水手的培养是靠时间慢慢培养经验的。李承乾前世有个说法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就可见海军人才的培养有多难。

    虽然这里的海军高技术没有那么多,但是需要弥补的地方也很多,所以时间和人才都是必要经历的过程。对于怎么才能发挥海军的重要作用,以及战术战法的开发利用,更是需要不断的训练试验才能得到发展进步。

    经过交流,李承乾发现,在李唐王朝高层中,他好像是对海军发展方向最有心得,尤其是战略高度。

    李世民等人都把海军的作用定位为运输队,主要功能就是运输陆军绕过特殊地形进行机动,然后在战场上发挥侧翼辅助的作用。海军在他们看来是没有战斗力的,战斗力高低就体现在运输的陆军的战斗力。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不是李世民等人的军事战略认识和能力不够。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作为军事将领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那时的水军作战样式也不是他们现在需求的这样。

    只是那时的水军作战都是在内河上,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和陆军相提并论。只是水军的作用更多的还是防守重要河道隘口和码头,进攻能力也只体现在特定目标或者地域上。

    而陆军的进攻和防守能力就非常平衡了,而且绝大部分的战事都是发生在大地上,最终争夺的目标也是以土地为主,所以水军的发展只有在特定的地域或者时代才能得到一定的重视。

    比如前朝为了征讨高句丽,几次都用到了水军,只是效果并不好。

    而李唐王朝现在没有内部战争的可能,短时间之内李世民也没有想过征讨高句丽,所以水军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才会是现在这样,得不到重视。

    为了让李世民等人重新重视起海军的作用,李承乾把自己知道的前世海军战略和战法运用等等,进行了系统的讲解说明。只是他毕竟也是个外行,并且必须用李世民等人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解说,所以没能把前世发展非常成熟的海军战略讲解的特别明白,在他看来效果并没有特别好。

    但是他还是小瞧了李世民等人的军事才能,和其他方面一样,只要有了好的理念或者点子之后,完善的工作他们是非常有资格胜任的。

    李世民等人立马根据军改后陆军的变动,对海军的构成也进行了变革。首先就是兵种构成,原来只有舰船一种兵种,现在一共分为四个兵种,海军陆战队、舰船兵、岸防兵和后勤保障兵。

    海军陆战队就是把以前坐船机动的陆军,变成更专业。不再是以前那种只有需要时才短暂适应坐船出海作战的陆军。之前的那种配合,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陆军坐船时间长了,或者海浪大点,都非常容易晕船,造成非战斗减员的情况比较严重。

    即使这些陆军到了战区,如果不能充分的休息缓解不适,能保持多少应有的战斗力都不好说。可是战场情况根本不允许他们慢慢的适应,时间和空间上,包括各种条件都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这也是前朝几次海上方向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的主要原因。

    而海军陆战队则避免了这个问题,他们只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经过不断的训练,适应海上长途运输的环境,另一个还是路上作战那套。

    而他们路上作战这一套和陆军还是有些不同,要求的标准比较高,更多的比较像陆军特种部队。之所以要求这么高,李世民等人觉得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如果只是培养出普通陆军的能力,那就有些浪费了。

    毕竟这个新兵种的规模不可能很大,李世民等人经过计算,最后决定建设两个轻型军规模。而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敌后开辟新战场,更多的还是破坏对手的后勤供应,攻城略地暂时还不是他们的主要作战目标。

    舰船兵和之前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军舰肯定会换的,只是新军舰要等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有些长,可能最少都要五年以上。因为新军舰的性能技术指标和之前的全都不同,现在还在设计实验阶段,反正老军舰不耽误海军训练所用,李世民等人也只好委屈一下海军的将士了。

    岸防兵和后勤保障兵都是参照陆军同样作用的兵种设置的,所以相对容易。

    经过这样扩编之后,海军的整体规模达到了五万多人。经过四五年的发展,现在岸防兵和后勤保障兵都已经满员了,但是海军陆战队和舰船兵还差很多。

    没办法,其他方向的兵源是必须优先保证的,毕竟陆上战略方向的需求更迫切。好在公学现在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游泳,而且海军的待遇要比陆军高一点点,所以最近两年,符合海军招兵条件的兵源越来越充足。

    千军易得、一将难寻。

    海军之所以招兵进展不快,更大的原因是能适应新编制海军,和理解发挥海军战略作用的高级将领的缺乏。这方面朝廷已经在想办法了,在中高级军事院校里,已经开始了新海军战略战术的研究教学。

    只是现在的老师这方面也是二把刀,教材都是边教学边丰富补充知识,老师和学生又进入了那种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进程中。

    而为了满足这方面的教学,朝廷把之前水军的一些有名将领,都招到了军校进行教学。同时也在寻找民间高手和以前在前朝水军服役过的老兵、老将,只是这方面的人才确实是李唐王朝,或者说中原王朝的弱点,一时间还很难满足朝廷的需求。

    没办法,现在军机处的高层,也在鼓励有这方面兴趣的年轻将领转行,只是真正有这方面天赋兴趣的将领太少了。

    一切都只能交给时间了,着急也没有用。

    其实李唐王朝缺的海军将领是指挥将来舰队的高级将领,中级的将领还是能满足基本需求。因为未来的舰队能力和规模和现在都不同,老办法是不能发挥新舰船的最大性能的。

    而新海军舰船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在整个李唐王朝知道的人都很少。海军的战斗力构成装备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和人员素质的作用一半一半。

    新舰船的能力提高,完全得益于这几年漕运民船的发展。这也是李世民等人提前了海军建设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