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应对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但是外部周边整体形式对李唐王朝越来越有利。而且李唐王朝针对周边国家和部落的长期战略计划,也一直在与时俱进。

    现在李唐王朝周边势力构成,东北角只有这一个高句丽王国对李唐王朝有威胁的国家,前朝几次远征也是败在这个地方。紧挨着他们的就是李唐王朝的河北道现在的河北省,也是北部战区的所在地。

    再往西就是现在东突厥汗国的地盘,还有回鹘等部落控制的小地域,现在这个李唐王朝正北方向也是压力最小的方向。东突厥西面就是新崛起的薛延陀汗国,他们是东突厥汗国分裂出来的铁勒大部,以薛部和延陀部为主,后来又加入了很多中小部落,都是不满颉利可汗残暴统治的,首领可汗是夷男。

    本来他们分裂出来是得到李唐王朝暗中支持的,李唐王朝这么做,就是为了削弱东突厥汗国的实力。乘着李唐王朝当初打败颉利可汗的时机,颉利在东突厥内部的统治力有些削弱,加上东突厥内部矛盾的爆发,才形成了现在的这个局面。

    只是薛延陀独立出来,兵强马壮之后,立马和李唐王朝翻脸,不断的对李唐王朝进行骚扰,对李唐王朝西北的边疆形式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牵制了很大的兵力在西北。也是现在西部战区所负责的主要作战对象。

    而薛延陀之所以转变这么快,还是得到了外部的支持,西突厥汗国对他们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所以现在薛延陀名义上是归顺西突厥汗国统治的一个属国,只是内部事物完全独立而已。

    西突厥汗国其实就是由突厥汗国原来的大部们组成,他们才是继承了汉朝时期整个草原统治者匈奴统治权的合法继承人。

    只是当初颉利利用了突厥汗国内部矛盾爆发的时机,也是王帐控制能力最弱的时机,趁势分类了突厥汗国,成立了东突厥汗国,自立为可汗。

    所以西突厥汗国对颉利可汗分裂突厥汗国的行为很愤怒,本来打算派兵消灭颉利的。但是当时的突厥汗国王帐发生政变,事后个部族都在争抢权利和利益,对颉利的分裂行为只是语言上进行了讨伐,军事行动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后就形成了现在的西突厥汗国。

    毕竟当时颉利可汗的兵力和战斗力都很强,而且控制的地域也是东方草原,他们祖辈匈奴汗国的伤心之地。就放任颉利可汗和中原李唐王朝正面冲突了,这是他们乐见的,用叛徒去消耗对手的实力,最后他们才好坐收渔翁之利。

    西突厥一直没有放弃过想要重回东方大草原,现在他们更多的还是在积蓄实力,推出一些小弟到前台,先替他们消耗李唐王朝的实力,是他们现在的主要策略。这样可以一举多得,既削弱了对手的实力,也削弱了小弟的实力,到合适的时机,他们就可以用最少的代价,收复所有的失地,包括叛徒和不服统治的部族,甚至可能抢夺更多的土地地盘。

    薛延陀南部就是西域三十六国,这些小国家或者部落夹在几大势力中间生存,大部分都是实行的墙头草策略。哪个势力强大就倒向哪个势力,之所以一直有他们的存在,还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几大势力都需要一个这样的缓冲地区。

    紧挨着西域三十六国的南面就是李唐王朝的陇西道现在的陇西省。也是西部战区的本部所在地,他们监控着周边所有的势力,现在主要警惕对象是北面的薛延陀和西北的西突厥,还有南面的吐蕃和吐谷浑。

    所以李唐王朝现在周边各个大势力的分布是这样的,东起高句丽,然后是东突厥,中间完全由河北省阻隔着两边的直接沟通,由北部战区控制。

    东突厥往西紧挨着薛延陀,薛延陀再挨着西突厥,只是西突厥和李唐王朝没有直接接壤的土地,向南就是吐蕃和吐谷浑。薛延陀和吐蕃之间隔着整个陇右省,由西部战区控制。

    所以现在李唐王朝要想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主要就在西部和北部战区控制的地盘进行。只是地域广袤,各个势力之间还是有很多的密道可以进行沟通。

    而高天赐他们这些神秘部队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样的密道,把通过这些密道来往两地的秘密使团消灭,使得周边势力之间的联系不要那么容易,甚至引起他们彼此的猜忌,这就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只是地域这么广袤,没有详细的情报支撑,要想消灭所有的使团是不现实的。这点李世民等人非常清楚,只是能给对手增加一些难度也是好的,再一个方面的考虑也是想着以战代练,迅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这些行动现在看来,不只是提高了部队的实战能力,也对这些地域各种地形地貌,有了更全面细致的了解,为军机处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更详细的情报支持。

    针对李唐王朝周边的现状,朝廷还是坚持原来的逐个击破的策略,并且把高句丽作为重点首要目标。

    因为削弱了东突厥的整体实力,虽然颉利可汗还不服输,还想着东山再起,和李唐王朝再对抗一次,但是他下面的部落还有多少人这么想就不好说了。

    这也是东突厥汗国现在对李唐王朝威胁下降这么多的原因,颉利可汗再有野心,也要有能配得上他野心的实力才行,否则一切都是空想。

    所以现在颉利可汗的心气儿也在一天天的消磨掉了,只是在他内心中,还在等待一个机会。至于这个机会什么时候到来,或者还有没有就不是他能左右得了了。

    正因为东突厥是现在这样的形式,所以北部战区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防范和侦察高句丽王国了。

    有了北部草原东突厥汗国这个缓冲地带,李唐王朝就可以把高句丽孤立起来,独立对付高句丽王国。使得高句丽不会得到外援,这样就凭他自己的实力,李唐王朝有非常大的信心消灭这个骄傲自大、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国。

    消灭了高句丽之后,整个东北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然后再解决北部草原诸部。否则先解决最简单的北部草原,就会受到左右两面夹击的挚肘。

    然后对付吐谷浑这个夹缝中的小国部落,彻底解决这个疥癣之患。因为周边来说,现在整体实力最差的就是吐谷浑,所以解决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且距离最近,物资保障支援是最便捷的。

    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西北方向的薛延陀和西突厥,以及西南方向的吐蕃。

    这就是李唐王朝整体的作战顺序规划,到时候还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只是所有准备都是按照这个大的框架在进行。

    李唐王朝的计划是这样的,加强西部战区的防守能力,为北部战区消灭高句丽争取时间。第一版是半年,第二版是两个月,现在又有了变化。

    从前朝几次征讨高句丽的经验教训来看,为了准备足够的后勤物资,隋朝是劳民伤财,最后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而战争策略上虽然也有水路和陆路两线进攻策略,但是实施过程不甚理想。

    导致战场上最终战败的原因也很多,人为和客观原因都存在。比如高句丽的几次诈降,反复无常,隋朝军队准备不足,指挥将领能力参差不齐,士兵针对性训练不足等等。

    客观因素比如水路,海船在海上遇到罕见恶劣海况,还没有到目的地就损失惨重。还有到达高句丽内陆之后,对当地多山地形的情报了解不够充分,经常中埋伏等等。

    李唐王朝针对这些教训反复寻找不足想办法予以弥补。

    现在李唐王朝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最后还是准备实行水陆两线进攻方案。只是水路的作用不再是辅助作用,而是提到了和陆上一样重要的地位。

    之所以能提高水路的作用,还在于李唐王朝改进了船舶的设计制造方式,解决了前朝水军失利或者不能担当主力的根本原因。

    当时的海船形制和内陆河船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大小和动力上有些区别而已。海船更大一点,而且还有风帆作为辅助动力,只是运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前朝使用海船主要运送的还是兵力,而且是步兵为主。

    整个水路的军团人数二万多人,只有随身携带的给养,没有战马,机动能力也很有限,所以他们的任务就是侧翼辅助。但是沟通的难度太大,真实战场上往往都是各自为战,最后由于给养断绝,只能灰溜溜的撤退,失去了战役初期行动计划的意义。

    而李唐王朝针对这些问题都有了逐个的解决方案,首先新的军队编制体制,使得作战指挥更灵活,小编队的作战能力更突出,尤其是敌后特种作战的能力,是前朝军队不能比拟的。

    其次就是情报的收集,这几年利用外贸的便利,李唐王朝付出相对巨大的代价,向高句丽派出了大量的情报人员,擅长各种能力的都有。主要针对人文、地理、水文等方面数据进行细致的收集。

    这里水文是重中之重,因为李唐王朝这次准备把水路也作为最重要的力量,只是使用方法有所不同。不再作为侧翼辅助力量,而是决定性力量,破坏敌人后方支援前线的能力和潜力。

    所以水文气象信息,尤其是几个李唐王朝最关注海岸的潮水涨落时间,每个季节的差异等等。

    还有就是从李唐王朝山东威海到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况,什么季节海况是最好的,适合大编队航行等等气象信息,都是李唐王朝重点收集的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