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章赵祯的骗局

我欲乘风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格里高利七世在离开的时候有些纳闷,他不明白宋帝国一面口口声声的说不愿参与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权和教权的争夺中,另一面又在帮助亨利三世的同时又在给自己行了方便。

    谁说付出了一个奇维塔韦基亚港的代价,但毕竟化解了教皇国和宋帝国之间的危机,让两国之间再次平静下来。

    这样的帮助虽说看不见,但却是极为有用的,有些人虽然不能成事,但只要他不在关键时候捣乱,那就是感谢上帝了!

    格里高利七世在心中已经有了取舍和定夺,想让大宋想要通过这场利益交换来获得最大利益,这并没有什么,只要罗马教廷能够在这场皇权与教权的争夺中获胜,那对于他来说付出再多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神圣罗马帝国一旦成为****的国家,那教廷就是最高的统治者,神将会统治这个国度。

    虽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格里高利七世依旧能够从晏殊那里获得好处,显然宋帝国会忘记这件发生在罗马城中的挑衅,毕竟最终胜利的人是他们而不是罗马城中的教皇卫队。

    当然这场秘密交易的背后还有许多见不得人的地方,比如晏殊并未说过大宋会帮助法兰克尼亚王朝,宋帝国的皇帝之所以要帮助年幼的亨利四世也是因为他和亨利三世之间的关系。

    格里高利七世坐在马车上看着越来越远的奇维塔韦基亚缓缓的放下了窗帘,也许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宋帝国的皇帝根本就没有帮助法兰克尼亚王朝的打算?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猜测,但在他本人看来却有着极高的可能性。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也只有赵祯本人清楚,即便是晏殊这位大宋的使节也不明白赵祯心中的真实想法。

    不过现在大宋已经获得了奇维塔韦基亚的控制权,大宋的使团第一时间对当地百姓宣布大宋对这里土地的拥有权,并且向当地的官员出示了教皇的法令。

    在教皇国,交换的法令高于一切,同时也代表了神的旨意,于是这些被赶走又被大宋使团找回来的官员开始收拾东西走人了。

    晏殊清楚一点,只要是大宋的土地,就应该按照大宋的律法治下,这里虽然有着外族人,但并不妨碍在这里实行大宋的律法。

    在晏殊看来,大宋的律法是极为先进的,要远远超过了大秦国的法律。

    可惜此次前来并没有带着随同的文官,从一开始晏殊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从而尽可能的多带了些武职官员。

    把这里的管理交给武职晏殊不放心,但同时这里还少不了武装力量,本打算把士兵们留下来的他最后还是带着这些出生入死的人离开了,当时带着人家前来说好了是护送使团,最后把这些禁军将士留下来于情于理不和。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商团暂时对这里进行管理,当然晏殊也是心有顾虑的,可他并没有多余的选择。

    而在商团得知了这一事情后,他们同样不愿意官吏这里,虽然奇维塔韦基亚这座港口小镇成为大宋的疆土他们很高兴,但高兴归高兴,可他们不愿搀和到其中啊!

    原本他们只需要做买卖便好,一进一出,钱货两清,可现在晏相公把这里的诸多事物交给他们,实在是有些难办了。

    虽然最后他们还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晏殊的指派,但千叮咛万嘱咐,期望晏殊回朝之后尽快派遣官员前来。

    其实谁都知道,这片大宋的飞地虽然繁荣富饶,但毕竟离家太远,谁愿意到这里来管理外族百姓?

    汉家百姓怕是不会愿意迁徙到这么远的地方,大宋的商团几乎都是聪明人,若是没有一定的头脑上哪能把大宋的货物卖出高价去?

    他们是第一个看到其中弊端的人,但他们毕竟不是官员,想法也是局限在商贾之道上,这里很快就会迎来改变,尤其是在赵祯得到这个消息后。

    在大宋庞大的海船上,亨利四世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巨大的桅杆上是最为先进的三角帆,在熟练的水手操作下不断的变换方向。

    晏殊站在甲板上,瞧见小尼克好奇的模样随手把刚刚打开的玻璃罐头递给了他道:“吃些柑橘吧,在海上最怕的便是吃不得这些水果,时间长了牙齿会掉落。”

    约翰把话复述给了小尼克,他有些惊奇的看着手中的玻璃罐头,玻璃在神圣罗马帝国是较为珍贵的存在,即便是父亲也因有一个玻璃镜而常常向别人炫耀。

    但现在这玻璃瓶就被宋人当作器具使用,透明的玻璃瓶中装着的是漂浮在水中的柑橘,打开之后却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用约翰递过来的汤匙挖上一点,味道甜美极了!

    糖水包裹着的柑橘在口中散发着酸甜的味道,尤其是其中的汁水让人难以忘记,小尼克忍不住快速的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也觉得整个人都不再那么恐惧和孤单了。

    吃了一半后,他便用木塞再次塞上,而约翰告诉他可以随便享用,这样的玻璃罐头船上还有很多,但小尼克却说:“晏相公曾说过,上位者更需自律,若是连自己的嘴巴都控制不住,如何掌控子民?”

    约翰感叹的点了点头道:“您说的很对陛下,这世上极少有人能做到你说的这样,所以失败者居多,而来自东方的智慧会为您指明道路。”

    对于东方小尼克不再是那么的恐惧,甚至有些向往,他要在东方学习智慧,在东方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把那里的智慧学到自己的身上。

    父亲当初也是这么对自己说的,他已经适应了海船的颠簸,而很快他也将适应东方的生活。

    晏殊在听到翻译把话告诉自己后微微叹息,这个孩子是个勤学之人,也是可教之才,只可惜他是大秦国的君主,那便注定要和大宋有所冲突,自己能教他的也只有做人的道理,而治国,唯有向官家求学。

    至于官家能否倾囊相授………………晏殊想都不想便知道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