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外交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要想把李唐王朝制定的这些新的外贸政策执行的完美,除了各个商队和商人的积极作为以外,缺少不了外交方面工作的积极配合。

    新的外交理念和运作模式,也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只有李唐王朝自己熟悉。为了发挥新外交理念的积极作用,李唐王朝积极把新的外交规则对外进行了推广。

    想要利用之前就取得一些成绩的对外贸易成果,主动对外派遣官方外交人员,同时也允许对方向李唐王朝对等的派遣外交人员。

    一开始周边所有国家和部落,对于李唐王朝想向他们派遣外交人员,是比较抵触的。因为对于李唐王朝这个新出现的所谓外交,所有人都不是很了解,怕中了李唐王朝的什么计谋。

    对于对方的担心和忧虑,李唐王朝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朝廷组织了学者把新的外交理念,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再派出大量特使对外进行解释说明。

    新的外交模式,将是李唐王朝和所有国家和部落打交道的新的主要方式,和之前中原王朝一直使用的朝贡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在新的外交理念中,所有国家和部落,一律平等。李唐王朝不再接受小国家或者部落的朝贡,也同样不再进行相应的赏赐。

    所有国家和部落,今后和李唐王朝打交道,在平时的时候,就和做生意类似。彼此在对等自愿的原则上,进行公平的贸易和人员往来交流,双方都有义务保护对方在自己境内进行的贸易往来,以及交流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如果双方的关系恶化,也会分成几个层次步奏逐渐变化,直至最后的宣战状态。战时的交往方式,又是另外一种形式。

    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设定,看似李唐王朝在面子上要付出的更多一些,但是能从这些规则中得到的实惠确实巨大的。

    首先取消了朝贡体系,就会为李唐王朝节省大量的财富。以前想要依附于李唐王朝的藩属国或者小部落,只要每年进贡一些他们的特产,对李唐王朝表达敬畏、尊重之意,李唐王朝都会报以十倍左右的回赠,以示天朝上国的宽宏大度和富有。

    这样的事情,进行的多了,说直白一点,李唐王朝为了得到别人尊敬,其实就是为了面子好看,付出的却是真金白银。长此以往,李唐王朝的损失是巨大的。

    现在双方的关系,不再是附属关系,而是平等的,这样今后双方的贸易往来,一切就可以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对于李唐王朝来说,顶天了,可以根据关系远近,给予不同的贸易优惠政策就可以了,目的是达到双赢。当然最后还是李唐王朝获利最多,这才是可以保持持久的良好关系。

    而提到关系平等,虽然在原则上,他们可以和李唐王朝平起平坐。但是双方交往,最后还是要看实力的,面子没有里子重要。

    而现在最需要面子的,不是李唐王朝,这点只要李世民能想明白,就不存在问题了。

    真正最需要得到尊重的是那些小国家和部落,以前他们在和周边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弱势一方,现在只要他们和李唐王朝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就能拥有李唐王朝为他们的身份地位背书。

    这对于急于提升自己地位的国家和部落来说,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处。

    而李唐王朝承认这些弱小国家和部落的地位,就是希望他们能和其他强大的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拥有了要价的资本。使得他们联合起来的代价更大,对于一些联盟造成实际的分裂。

    新的外交理念,一旦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文件,之后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派遣外交人员。并且规定了外交人员的构成,一共分成三类:外交官、随从和警卫人员。

    外交官根据身份重要程度,同样分成三级,最高级是代表最高统治者的使者,身份是大使。第二级是代表所在政府的使者,身份是领事。最低一级身份是参赞,代表外交主管部门。

    外交官的不同身份,决定了他们能做的事情和处理什么程度的问题。

    外交随从,就是为外交官服务的人员。每一级外交官可以配置的随从人员构成也是不同的,级别越高,随从越多越全面。

    警卫人员,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外交人员的安全。这里李唐王朝的规定是,大使级配置一个排的警卫人员,领事级别配置两个班的警卫人员,参赞级别配置一个班的警卫人员,并且这些警卫人员必须带全套武器装备。

    其他国家和部落派驻李唐王朝的外交警卫人员,一律不得佩戴武器装备。李唐王朝给出的解释是,李唐王朝完全有能力负责这些外交人员的安全,并且敢负这个责任。而对其他方的能力则报怀疑态度,李唐王朝只相信自己人的能力。

    这些官派外交人员,享有一定的治外法权。但是这是有严格的前提条件的,只有满足这些前提条件,治外法权才能得到行使。而具体的前提条件,就要具体国家部落具体规定了。

    解释了新外交关系理念之后,周边国家和部落,才理解了外交的作用。

    首先外交人员可以代表自己所属国家或者部落的统治者,解决一些在对方境内发生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这些年蓬勃发展的贸易方面的问题,解决的越早,损失才会越小,对双方彼此都是有巨大好处的。

    其次,外交人员完全可以是充当间谍,收集对方的各种情报。这点就看双方外交人员的能力了,相对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李唐王朝内部的情报,因为实力对比上,他们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正是有这些好处,所以有些苛刻条件,周边国家和部落根据自己的需求,都选择了接受李唐王朝和他们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的建议。

    最后形成的外交局面就是,所有国外的外交人员,在李唐王朝境内,驻地只有长安城。所有国家和部落的外交驻地,都在李唐王朝规定的区域建设,或者购买李唐王朝给他们准备好的馆所,成为他们的驻地。

    至于外交人员的构成,每个国家和部落,都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以及和李唐王朝签订的建交文件具体内容而有所区别。

    对李唐王朝依附最强的小国家和部落,只是派遣外交官和随从,警卫任务完全交给了李唐王朝的人员来负责。而和李唐王朝有些对立的实力比较大的国家,则选择和李唐王朝对等的派遣外交人员。

    只是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一定程度的妥协,毕竟是他们有求于李唐王朝,更希望他们的外交人员,能从李唐收集更多的情报,以及为他们母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而李唐王朝的外派外交人员则要复杂的多,因为李唐王朝单独对任何一个国家和部落,都处于强势地位,所以在商谈建交文件和条件的时候,争取到了很多的好处和方便。

    比如李唐王朝可以在对方单独设置大使馆和领事馆,其中大使所在的大使馆,驻地都在王城或者王帐所在地,领事馆主要在大势力国家里设置。

    东突厥统治的各个部落,李唐王朝都有设置领事馆,只是驻馆的最高外交官员级别还是有些差异,势力大或者实力强的部落,最高官员是领事,实力弱的则是参赞。

    西突厥和薛延陀,都是类似的情况。只是这两个势力,李唐王朝没有在他们控制的所有部落里都设置领事馆,只在几个实力特别大,或者在他们内部重要程度比较高的部落里才有设置。这也和他们对李唐王朝的警惕性有关,不过和他们在李唐王朝只能设置一个大使馆来说,李唐王朝还是比较满意的。

    吐蕃和吐谷浑,李唐王朝只是和对方互设了大使馆,因为针对他们内部的实际情况,李唐王朝判断,只要关注王城所在,就能准确的判断他们内部的形式以及发展走势。

    相对特殊的情况,发生在高句丽王国。一开始谈判的时候,他们就强烈的要求,要和李唐王朝对等,李唐王朝不允许他们设置领事馆,他们也不允许李唐王朝在他们境内增设领事馆。

    他们这样要求的理由,就是李唐王朝所说,每个国家不分大小,都是平等的原则。

    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李唐王朝直接让他们认清现实,平等是说双方的地位,而不是实力。李唐王朝承认他们拥有和李唐王朝平起平坐的地位,已经非常给他们面子了,至于实质内容上还要平等,那就是不知好歹。

    为了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当谈判进入僵局的时候,李唐王朝主动找理由,故意延期对高句丽的两种主要商品的供应。同时在暗中战场的较量上,军机处严令,各个特种部队,遇到高句丽军队时,必须尽最大可能赶尽杀绝。

    这两方面的损失,才使得高句丽当局者认清了现实,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同意了李唐王朝提出的建交条件。但是他们内心是非常不服气的,所以高句丽对于进驻李唐王朝的外交人员精挑细选,就是希望他们能发挥重要作用,收集各种对高句丽来说更重要的李唐王朝情报。

    对于这点,李唐王朝完全心知肚明,不止是高句丽会这么做,所有国家和部落,都会如此,李唐王朝自己也不例外。这就看谁在外交方面的进攻和防御手段更高明了。

    这就是现在李唐王朝与周边国家和部落的外交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