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工商业发展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李唐王朝重视经济犯罪的打击和治理,就是要促进工商业的良性发展。

    一个国家或者朝代,是不是发展的好,经济方面的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只有百姓生活质量真实的提高了,不只是百姓手里的钱多了,还要有充足的物资供应,使得百姓手里的钱能买到更多自己需要的任何物资,这才是真的社会发展繁荣景象。

    而要保证百姓这两方面的需求,都离不开工商业的良性发展。

    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必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百姓有了就业就有了稳定的可预期收入。而有了可预期的稳定收入,百姓才会敢于花钱购买物资,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

    不管是满足必须的基本需求,还是更高层次的需求,都为消费方面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消费的高涨欲望,直接就会体现在各种工商业产品的销售局面上,绝大部分生产出来的商品,基本没有积压库存的可能。

    这就使得所有的工厂企业,只要是正常经营,都会有个不错的投资收益和发展前景。而那些冒险使用非法不正规手段,扰乱市场正常发展的工厂企业,被朝廷狠狠打击之后,也就渐渐退出了市场的舞台。

    改过自新的企业,还有搭上李唐王朝经济发展快车的机会,而那些作恶多端、劣迹斑斑的企业,则会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现在工商业发展局面是越来越好了。

    其实李唐王朝工商业的发展,这几年也经历过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毕竟这方面需要的资金成本太高了,不是单单靠着朝廷的财政就能支撑起来的。而银行的出现,就为各种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主要的低成本融资的渠道。

    除了之前就以经商为主的个人或者势力,他们这些年一直发展的不错,毕竟大环境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而新出现的工商业企业,一开始除了朝廷建设成立了很多的国企以外,民间的资本,不管是个人或者是大势力,直接参与的很少很少。

    毕竟人们的传统观念,对于经商都是有些瞧不起的。虽然所有人在心里都羡慕经商的人家有很多的财富,但是很少有人会把这个羡慕、嫉妒乃至恨宣诸于口。

    这就导致虽然人们发现整个社会风气有些转变,对商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认可,但是敢于放弃原来的营生,选择从事工商业的还是比例很小的。

    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那些大势力家族,都是如此。直到朝廷成立的国企效益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才开始认真的思考,从事工商业的可能性。

    其中选择第二产业,建设成立实体产业企业的大部分都是大势力,而选择从事第三产业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和他们拥有的资本数量有直接关系。

    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也是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朝廷新成立的银行,可以给百姓贷款。但是一开始的时候,百姓对于银行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的。或者说百姓再选择性的了解银行功能,最受欢迎的还是存款吃利息。

    真正选择使用银行贷款的人数比例还比较低,这也和银行对于贷款的审核条件比较苛刻有关。不是任何的什么人,在没有一些保障抵押的情况下,就能在银行里拿到贷款的。

    虽然银行也推出了一些小额的低息或者无息贷款,鼓励人们发展经济。但是这些贷款的数量都比较小,针对的贷款对象也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但是这类人拥有商业眼光和头脑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并且其中愿意选择冒险的人也非常少。

    所以头两年,银行的小额低息或者无息的贷款,放出量和朝廷的预期,完全不成正比。这一方面说明了李唐王朝的百姓,普遍人品还是非常好的。很少有人想着,先把这些钱用了,还不上再说,朝廷应该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但是这不是朝廷推出这些贷款项目的目的啊。

    所以头两年,银行贷款的主力,还是那些一直就有经商传统的势力和个人。他们利用银行带来的融资便利,使得自己的经营规模,都有了巨大的提高。

    工商业的这个发展局面,直到第三年才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一些在学校里受到一些教育的青年,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对于各种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都有了提高,并且他们更理性,同时也更敢拼、不认命。

    他们才是对这个朝廷的未来最有信心的普通百姓,因为朝廷能推出公学,使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所以朝廷推出的各种鼓励贷款的政策,他们接受起来是没有什么思想负担。

    而且他们也确实非常给力,自从他们这一个年龄段的青年,开始主动借助贷款来发展自己的人生新规划,取得的成绩普遍比他们的父辈要好,也比同龄人发展的更顺利。

    只是他们大部分从事的都是第三产业,整体的规模都比较小,所以在整个李唐王朝的工商行业里影响力比较小。但是他们有个好处,那就是整体基数大,所以对于李唐王朝整体经济发展局面和各种重要数据,贡献还是不小的。

    到这时,在这些年发展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重要的工商业发展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国企,还有就是有经商传统的大家族势力。真正平民靠着自己的努力和经济眼光,发展壮大起来的还没有出现,这对于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不是个好事。

    因为没有榜样的带领,人们的积极性是很难被完全激发出来的。但是朝廷也没有办法在这方面作弊啊,那样一旦事情败露,副作用更大。

    这个局面,到了第四年才有了改变的曙光。一个小人物进入了朝廷的视野,他是个年轻人,三年时间,自己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廷推出公学的时候,他的年龄已经十五岁了,从学习知识方面来说,有些年龄太大了。但是他的头脑非常得聪明,学习东西比其他人都快,并且很善于举一反三,独立思考。

    由于家境非常贫穷,他只上了一年的公学,就选择进入社会赚钱贴补家用,帮助父母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

    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有朝廷推出小额低息贷款的原因。本来他是建议自己的父母,使用银行提供的这类贷款,来改变他们家的发展速度和轨迹。但是他的父母,非常怕发生什么意外,最后还不上贷款。

    因为他们一生中大部分的经验,告诉他们意外总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作为最普通的百姓,一旦意外出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现在朝廷实行新的土地政策,使得他们有希望能把之前欠的钱,在几年之内就还清,之后就可以过上稳定的体面生活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没有还清以前的欠债之前,他们不会再进行借贷了,不管有没有利息。

    他看到,说服不了父母之后,就准备自己来单干,否则按照他父母的发展思路,他家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反正他初级学校毕业之后,取得的优良成绩是可以作为担保,在银行获得小额低息贷款的。

    促使他独自单干的原因还有一个,他上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孩儿,是他的同学。只是女孩儿的家境非常好,她家里人根本不同意两人在一起。

    但是女孩儿非常欣赏他的性格和人品,两人互有情愫,为了最后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也必须要比别人发展的更好,而且这个时间还不能太久。

    最后他用自己取得的低息贷款,加上女孩儿私下里抵押了自己贵重首饰得到的贷款。选择了相对风险比较高的对外贸易,全部用来购买货物,跟随大商队去草原进行淘金,他这样的人,现在被李唐王朝的百姓叫做倒爷。

    他的运气不错,经过四个多月的时间,最后活着回来了,并且带回来了五倍的收入。不止还清了贷款,还取得了丰富的对外贸易经验。

    他发现自己第一次选择带的货,不是最优配置,第二次他根据自己的心得,重新配置了货物的品类,最后取得了十倍的收入。

    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亲自当倒爷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用自己前两次赚到的钱,投资建设了一个小工厂,专门生产草原上非常需要的商品。

    这样他购货的成本被大大降低,即使他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来雇佣商队进行对外贸易,但是算总账也比他之前采用的方式赚取的利润要高,并且风险要小得多。

    之后他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扩建自己的工厂,然后根据商队传回的信息,来选择自己擅长拿手的商品来生产。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他现在拥有了五个工厂,生产五类小商品。

    这些商品不止是他自己雇佣的商队来进行对外贸易,也开始供给其他有需要的商队。现在他的生活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帮父母还清了债务,也赢得了美人归,他这几年取得的成绩,彻底打动了女孩儿的家人,同意了他们的结合。

    虽然他现在取得的成绩,在整个李唐王朝并不是特别出众,勉强达到中等水平。但是他的事迹,完全可以鼓励其他有志的年轻人来效仿。所以朝廷知道了他的情况之后,利用报纸等形式,进行了大肆宣传报道。

    有了他作为参考榜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学校走入社会,开始选择自己经商,或者从事和工商业有关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才使得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丰富。

    工商业的发展,非常需要这些有经济眼光和头脑的投资者,来投资建设更多的产业和工厂。同时也需要更多有技术和经验的熟练工人,来生产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这方面,朝廷现在还没有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来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暂时就只能采用老师傅带新人的学徒方式,来满足工商业发展对各种合格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