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通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是和百姓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百姓们吃饱肚子,有保暖衣服穿了,也有安全的房子住了,剩下的就是出行的需求保障了。

    这方面道路和车辆就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而道路和车辆不像其他方面的建设生产那么容易,道路的修建需要时间,而且要遵从科学规律,建设进度不能一触而就。车辆的供应方面,虽然现在没有一开始的时候那样紧张了,但是高价还是打消了很多人家的购买欲望。

    经过五年的发展,李唐王朝现在道路的建设都实行了新的标准。而正是这个新标准,使得建设进度比较慢。好在李唐王朝原有的道路网络比较发达,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建提高,使得有些路段的进度还是比较喜人的。

    现在国道由朝廷主要负责,各省起配合作用,省道由各省内自行负责,县道和村道则由州、县和村寨负责。

    由于各种道路的修建标准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修建难易程度也不同,现在县道和村道是修建最快的,而省道反而是最慢的。

    这点也很好理解,修建道路需要最多的就是人力,百姓肯定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是最关心的。虽然修建自己家附近的道路得到的收入比较少,但是确能极大的改善百姓自己的出行条件。

    而国道修建比省道快的原因就简单了,朝廷给的工资是最高的,而且朝廷能调动的资源也是最丰富的,朝廷的重视程度不同,因为国道都是战略通道,当然修的就快。

    而且现在道路的修建方式也比以前科学了很多,首先就是道路网络有个整体规划,然后分成一个个小的不同的施工段,这样就能同时开工很多施工段,合理的配置资源。

    而桥梁则被单独列项,全部由朝廷的力量来修建。

    除了这些分项之外,修建过程也进行了合理规划,不在像之前那样整体推进。而是先修一半,保证尽快通行,之后再修另一半。也就是一条二十米宽的道路,先修十米宽,完全修通之后,再修另外的十米。

    道路一开始的修建,难度比较大,基本没有特殊的工具,百分之九十都靠人力,效率很低。直到更多的畜力和工具的加入,才提高了修建的效率。

    这里的马路路面不是李承乾前世的水泥或者柏油,而是土路面居多。现在朝廷要改造的就是把路面全部变成碎石子路面,加大路面的承载力,满足货车运输的需求。

    而开采石料包括把石头打碎,在前期也都是靠人力,直到朝廷把最新研制出的黑火药用在开采石料上,才大大的加快了开采进度。包括一些运输、休整等机械和畜力的使用,整体的道路修建才快速提高。

    大型和重型的压路机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实就是巨大的石磙子,大型的要四头牛拉着,重型的要八头牛。大型的可以代替三十人左右的工作,重型的能代替八十人,而且效率是人力的十倍以上。

    类似的机械工具的出现,提高了道路的修建速度,但是后勤保障的工作压力多出了很多。综合算下来,还是非常划算的。最近的两年,每年新建道路的里程都是之前的四倍以上。

    现在道路修建对李唐王朝来说,大的问题还是桥梁的建设,黄河和长江上是没有办法修建桥梁的。以李唐王朝现在的技术能力,河面宽十五米以内,河水的深度不超过两米,都可以建设桥梁,标准是能通过十吨载重的货车。只是行人的话,宽度可以超过二十三米。

    现在这两种桥梁是朝廷修建的主要项目。而对于更宽的河面,浮桥被提上了修建日程。只是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满足朝廷的需求,只能在特定的河面建设行人或者轿车能通过的浮桥,最宽的现在修到了五十米左右。

    而钢材和水泥的出现,将会对现在的局面有巨大的改观。只是现在对新材料的认识还不足,现在还只是在实验室和设计部门在进行试验。

    李承乾对于这些建筑方面的知识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前世见到了太多的各种桥梁,所以他现在只能从结构方面给些建议。至于具体怎么实施,还是需要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来解决具体问题。

    道路和桥梁的修建在稳步推进,车辆的生产和改进也在不断进行中。

    现在的车辆和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都进行了最少一次的技术升级。钢材的出现车辆是最先使用的,不管是轿车、客车还是货车,现在在关键部位都使用上了钢材。

    轿车的普及度每年都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在增加,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型。对绝大多数的百姓来说,普通型是最经济实惠的,能满足他们绝大部分的需求。

    李唐王朝现在每个村寨都最少有一辆客车,保证两天就能往返于县城和自己的村寨。而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现在可以做到村寨和县城当天往返,大大加快了百姓的致富速度。

    现在很多百姓在农闲的时候,都会带上自家的农特产品到县城里买卖,然后当天或者第二天再采购自己需求的商品回家。更多的家长也会用这个时间去学校看看自己的孩子,给他们送去一些生活物资,换洗衣服等等,或者干脆就是想看看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还有一种客货两用的改装客车也是特别受农村地域欢迎,使用最多的还是赶集的小商贩。现在每个村寨都有固定的集市时间,这些小商贩就是搭乘这些客货两用的客车往返于各个村寨,买卖货物。

    所以农村地区现在是这两种客车最大的消费人群,其次才是各种城际之间的交通需求。现在李唐王朝除了长安城附近,还没有省际直达客车。只有特殊情况才会有长途直达的包车形式,比如前段时间的比赛。各省的队伍,就是专车长途运输赶到的长安城。

    平时的时候,人们要想长途旅行,现在只能在路途中间城市不断的换乘。这也是李唐王朝太大的原因导致的,路况好的地方,客车一天能赶路的距离平均也就一百里左右。没有特殊情况,现在朝廷是不允许客车夜间行车的,一切都是为了安全。

    长途赶路,中午有个吃饭的问题,所以现在在省道和国道的建设中,都规划了服务区,可以检修车辆,也可以满足乘客和马匹填报肚子的需求。

    这些服务区都分布在合理的距离和位置上,经营者都是满足朝廷招标条件的商人,这些人都是看到了这方面的商机,但是最多中标者还是之前就在道路沿途从事客店经营的商家。

    因为很多的服务区就开在了他们的店面所在地,这种情况很多都是发生在经营十年以上的老店家这里。这点对于经常走某一条路线的行人和客商来说,是非常欢迎的。毕竟彼此都非常熟悉了,道路是新的,服务区的店家是熟人的话,他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都会得到满足,对于长途旅行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朝廷正是考虑到这点,所以才把新服务区的经营大部分给了老店家,尤其是口碑很好的店家,更是得到了朝廷的照顾。在竞标的时候,他们的名声项上,加分很多。

    而货车的需求就不像客车和轿车分布的这么平均,现在李唐王朝的货车,百分之八十都在各种车行手里。平时需求量最大的就是各种商队,国内的运输和对外贸易六四开。

    剩下的两成都在朝廷手里,分布在全国各个县城里,平时的运输需求不是特别多。但是到了秋收的时候,才是他们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而土地特别多的地方,丰收的时候,还要雇佣一些车行,才能满足需求。

    而各个工厂的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也是这些车行来负责。所以大的车行是对李唐王朝现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最了解的人,他们也是现在最敢进行投资的人。

    所以现在朝廷的货车产量,基本都被他们提前预定了,而货运能力更强的车辆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每当货车进行了一次改进,他们都是最高兴的,虽然成本会增加一些,但是收入也会相应的提高。

    原来需要三辆货车才能运输的货物,现在一辆新车就能解决,效率才是他们最看重的。只是新的载重能力更强的货车,现在还只能在特定的区域运行,原因还是道路的质量。载重越高的车辆对路况的要求就越高,所以现在对道路修建最着急的,除了朝廷就是这些车行了。

    而他们着急的表现,就是捐钱修路。

    现在李唐王朝省道和国道的建设资金,民间捐款最多的就是他们,占了民间捐款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国道的捐款是最多的,因为这些国道才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

    他们的作为大大减轻了朝廷资金方面的压力,也得到了朝廷的褒奖。

    本来朝廷中有一种声音,就是对新修建的马路,收取一定的过路费,这样朝廷的投资才能尽快回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进行更多的道路建设。

    这个声音在初期的时候,很占上风,渐渐成为了朝廷各部门的共识,但是他们的提议被李世民否决。之后李世民、李承乾和魏徵等人进行了一次长谈,最后朝廷对这件事采取冷处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