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地开发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李唐王朝现在的人口构成是非常合理,非常得年轻有活力,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

    现在每年都有大概一百多万的新生儿出生,这方面就要感谢李唐王朝所有的适龄妇女。她们才是这么多新生儿出生的主力军,现在李唐王朝很大多数适龄妇女,最少在这五年都生了三个孩子以上。

    由于朝廷对新生儿制订了很多鼓励政策,比如分土地,朝廷免费接生,给予适当的养育补助,包括对孕妇也有一定的奖励机制。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妇女现在都已多生孩子为光荣、责任、义务。现在她们在自己家里的地位和待遇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这也导致能生养的女孩,现在是最受未来婆家欢迎的。

    虽然朝廷已经辟谣了,不是屁股大的女人才能生养,所有健康的适龄女孩都是可以生养孩子的。但是百姓还是更相信自己总结的经验,这点朝廷就无能为力了。但是朝廷有个严格规定,现在没有人敢不遵守,那就是女孩儿的结婚年龄,必须达到十六岁,这样生养孩子的时候,都达到了十七岁。

    这个标准是孙思邈等人多年行医的经验总结,任何敢不遵守这个规定的人,不管是女孩儿自己的家人,还是婆家都将受到朝廷的严惩,损失一部分的财富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更严重的则是要遭遇牢狱之灾的。

    而孙思邈推广的新的更先进的医疗卫生方案,也对新生儿的增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也降低了妈妈们生孩子的危险性。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孙氏灭菌法,和规范的医务人员医疗流程方面的科学性,这两点都是学起来非常简单,应用非常方便的措施。

    医疗卫生的进步,还有个重大的贡献,就是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不只是提高了老年人的长寿率,还大大降低了因各种意外事故而导致的死亡率。

    所以现在李唐人都是非常认可学医和当医护是应该得到高收入的,毕竟从结果来看,他们的功德是无量的,所以现在医护和军人和老师,是民间最受尊敬的三大行业。

    人口增加还有一部分,这五年也有五十多万人。这些人就是因为隋末战乱年代,为了躲避战乱而逃进深山老林的百姓。由于交通不便、信息迟缓等原因,还有很多的百姓并不知道李唐王朝的成立。

    这些年朝廷拓荒的力度加大了,接触这类人的机会加大了,所以朝廷有目的、有奖励的开始鼓励人们寻找这类人。把朝廷现在的惠民新政策对他们进行宣传普及,打消他们的顾虑之后,到现在已经有四个多月,再没有报告发现这类人了。

    朝廷的规定是,连续一年没有报告新发现的这类人,才认可是把这类人都找出了。这些人当然都享受到了朝廷推广的惠民新政,所以他们现在也是最拥护李唐朝廷的。因为现实对比,在他们身上太明显了,和之前躲在深山老林里的生活相比,现在的生活是真的活在天堂。

    人口增加的趋势,现在看,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降低,而十七八年后,人口还会有个巨大的提升爆发期。现在的这批孩子长大之后,那时才是李唐王朝真正的人口红利时期。

    因为这批孩子的成长是和他们的父辈不同的,从小他们的生活质量就是父辈不能比的,受教育的程度和广度、深度也是父辈非常羡慕的。

    当他们这一代有素质的人口成年的时候,李唐王朝就有了上千万人的生力军、主力军。那时不管什么行业,都不会像现在这样出现人员短缺的情况了。

    只是新出生的人口,三五年之后,对朝廷的财政压力也会增长。五岁就要上学了,教育资源现在看还是有一部分缺口的,好在前期的学校建设规划预留了一部分冗余。

    现在看冗余的量留的还是有些保守了,所以这次的会议决定,今后五年所有地区,把现有的学校规模再扩大一倍。之外还规划了三个类别的职业性学校,医学院、技工学院和体育学院,每个省都最少建设一所同类别的职业学院,这样才能满足今后绝大多数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最后又增加了一个高级教育学院,新建这么多的学校,老师的缺口也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了保证老师的本身质量,所以朝廷没有允许所有省份都开设自己的教育学院,而是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必须在长安城的高级教育学院,接受严格的学习,取得合格成绩毕业之后,才被允许到各个学校去教学。

    因为现在的师资力量的整体素质就是参差不齐,朝廷不能让这个不足还这样的蔓延下去。所以朝廷想着利用新的高级教育学院,来整体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争取五年之后,所有的老师都必须是经过朝廷相关机构认可的合格者。

    前期所有付出的痛苦代价,都是为了今后的发展能顺利高效。所以现在的付出,虽然朝廷也很心痛,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现在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最大努力缩短这个阵痛期。

    对于人口的增长趋势和目标,朝廷这次会议就比之前大胆了很多。人口才是一个王朝真正强大的基础保障,朝廷现在的一个中期目标,就是把李唐王朝人口的总数,提高到一个亿,所有人都有一个认识,这个目标就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只是大胆乐观的,预期很短八年左右,支持他们的观点,就是每年的人口增加是呈系数增长的,而且系数在逐年增大。而谨慎一些的人预期则在十五左右,最悲观的预期也是不到二十年。

    而为了养活这么多人,还要生活质量过得去,朝廷接下来的保障任务将是巨大。光光是吃饭,吃饱肚子,就需要更多的粮食、蔬菜和肉食。

    所以开拓更多的新土地,提高所有的粮食单位产量,就是重中之重。

    好在现在李唐王朝开拓荒地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尤其是最近两年,每年新增的可耕地面积都增加了三十万亩以上。这得益于现在朝廷牲畜的大规模供应,现在李唐王朝所有的耕地,都实现了牲畜化,真正的全人力的耕地,在今年已经全部消灭。

    耕地面积的增加,保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再加上老天爷这几年非常给力,风调雨顺,保证了李唐王朝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大幅增加。

    畜力的使用,加大了土地的开荒和利用率,每年新增耕地都是稳步增加。但是耕地不是百姓随便选地的开荒,必须在朝廷指定的地域才可以无限制开垦,至于开垦效率就看个人能力。

    所以现在李唐有一部分新农民富裕阶层,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断的开垦新耕地。然后把养熟的土地转卖给朝廷,朝廷再分配给新迁移过来的人口。他们已经有了开垦新荒地的大量经验,效率也是最高的,朝廷也是根据发展现实,改变了耕地的开发策略。所以这部分农民现在是李唐王朝新增富人最多的一个群体。

    现在李唐王朝的人口分布比五年前要合理了很多,真正的发挥出了所有的人力。

    而粮食的单位产量,现在还没有很大的进展,毕竟这方面不是能一触而就的。但是稻米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用的技术百姓们听说的是叫杂交的一种新技术来培育新种子,至于具体是什么先进技术,百姓们不知道,但是有些新的稻谷种子已经被朝廷在大面积推广。

    现在和五年前相比,稻谷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六百斤左右,提高了足足一倍。百姓们还听说现在的种子只是最先取得的进步,今后应该还有更高产的种子会出现,听说朝廷给那些研究人员的任务是亩产达到一千斤。

    这个目标如果实现,那时百姓才不会再为吃不饱担心了。

    朝廷这些年之所以有很多的粮食用于出口,就是得益于这些方面的进步。而现在的粮食利用率是之前的将近十倍,之所以这么高,是朝廷这么多年不断的打击囤积居奇的大地主,使得以前掌握最多粮食的这些大地主,不敢在保留很多的粮食。

    朝廷打击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价格和供应渠道。现在朝廷自己的粮食加工工厂,是百姓买粮最主要的渠道,很多大地主手里的粮食已经不受欢迎了,他们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只能选择把手里的粮食卖给朝廷的粮库。

    这样所有的粮食都被有效利用起来,所以才达到了现在这么高的利用率,取得的效果也是巨大的。

    而为了保证粮食的稳产,朝廷制订了一个宏伟的农业水利设施规划。这也是百姓新开垦耕地必须去到朝廷指定的区域进行的原因。

    朝廷制定的这个宏伟的农业水利设施规划,涉及全国所有省份,主要区域就是各个大小河流或者湖泊的水系附近。经过五年的不断建设,现在完成了整体规划的二成多一点点,这还是在原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作,可见朝廷的这个规划规模有多大。

    剩下的接近八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和改造。绝大部分都是新规划的工程,所以今后的工程量之大,在李唐王朝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也是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所没有过的。

    整个剩下的新建水利设施工程,朝廷有过计算,相当于完全新建一个隋唐大运河。是在空地上无中生有的新建,可想这个工程量之大,朝廷的目的就是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把这个水利设施的规划全部建成。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这个工程建成,那么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他们这代人的功绩都将流传千古。今后的百姓都会念他们的好,树碑立传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这才是造福百姓千秋万代的大功绩,是一个朝代最应该为百姓做的实事、好事。所以参与这个工程的所有人员,都有很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们都有一个朴实的愿望,就是把这个工程真的建成千年工程。

    对质量的要求都是以现有条件最高标准为基础,一旦有新的技术标准,他们也是最先应用的。没有人敢在这里搞猫腻,朝廷对于这类工程的质量把关也是最严的,为此砍的人头,已经有不下一百人了,坐牢的更是快有上千人了。

    现在再也没有人敢在这方面偷工减料,宁可放慢工期,也要保质保量,这是全体参与人员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