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磨合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沈万三之所以提出这些看似非常离谱的要求,原因是他有着自己的考虑。他对自己家族的长辈,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要想实现自己的野心想法,不能有任何的干扰,是他最看重的。

    所以他故意提出这些看似不知好歹的想法,就是打消家族里的一些人,还想借着他的关系来分散他的精力,以及干扰自己的决策等等。

    至于净身出户,现在对于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有了李承乾的全力支持,在资金和其他重要资源方面,比他在自己家族里可能获得的支持,不知道高出多少倍。

    只是他没有和家族里的长辈解释这些的必要。

    所以他用自己获得的朝廷赏赐,还有自己为家族前些年赚取的利润,换取了和平的分家。当然朝廷的赏赐能不能转赠,他也咨询了李承乾,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他才去做的。

    最后他从家族里带出来的只有十万两银子的现金,还有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老婆和两个孩子。

    他的父母都没有和他一起出来,他还有弟弟妹妹们,而且他爹在家族里也有相当部分的权利。所以他并不担心自己这一支会得到不公平待遇。

    再说他今后发展的越好,那些族人就越会尊重自己这一支。

    所以他分家之后的半个多月,他的一家才真正在长安城团圆。原配赵止若和两个孩子也第一次见到了琳达和她的两个双胞胎。

    琳达对于赵止若这个沈万三的原配,在心里是非常愧疚的,所以两个人见面之后,她主动降低身段,处处相让,使得两个女人之间相处的非常融洽。这里沈万三的原配本身是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赵止若来说,成亲之后,沈万三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的男人在外这么多年,又去到那么远的地方,不知经历过多少的危险,能平安的归来,就是她最大的心愿。至于在外面有了新女人,在她看来反而不是什么大事,这证明自己的男人是优秀的。

    只要自己的男人没有忘记自己,并且还非常得在乎自己,这些就都是可以原谅的。并且沈万三回来之后就给她写了信,把他和琳达的相识过程都如实交代,并且说明了自己和琳达今后在沈家的家庭地位。所以她早就原谅了沈万三,也接受了琳达和她的孩子。

    现在终于见面之后,琳达对她的尊重,她也能感觉到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并且琳达也是个知性女人,所以两人的相处开了一个好头。

    更让她满意的则是几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之间没有大人们这么多的心思,沈万三的大儿子和女儿,对于突然多出来的两个弟弟是喜爱至极。尤其是两个弟弟长得和他们以前见过的其他小孩儿长得不同,更是引起了两个小家伙更多的关注。

    自从相见之后,四个小家伙就玩到了一起,没有任何的隔阂,每天沈万三和赵止若和琳达看到这一幕,都是非常欣慰。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不正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嘛。

    而且现在琳达又有了身孕,家里又要添丁增口了,沈万三觉得现在就是自己人生转折,也是即将开始实现自己野心的时刻。

    现在他们一家都住在李承乾为他找的一个临时院落里,自从决定自己成立房地产公司建房子,他就不再想买房子了。等自己把理想中的院落建好之后,那才是自己希望拥有的家。

    所以虽然他一下子建设了很多的工厂和公司,但是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房地产上。除了自己的强烈愿望之外,房地产的成本高也是他非常在意的。

    他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之后,才发现他要想从朝廷那里获得土地,比之前朝廷自己的公司成本要高很多。这对他来说压力突然就大了起来,好在现在朝廷允许预售房屋,使得他很快回流了很多的资金。

    这里彼得等西方人对他的支持是最大的,因为这些原来的西方人,对于自己在李唐安置的第一个家,都非常得在意。只有沈万三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家,所以他们都在沈万三的房地产公司建设的房屋中,选择了自己想要拥有的宅院。

    并且他们也有了正是的工作,所以在银行里很容易的就贷到了款。这些资金的回流,和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开始认同选择沈万三的公司所建宅院,都给了沈万三很大的帮助。

    沈万三的事业和家庭都进入了正轨,两个妻子和所有孩子的关系磨合,也超出了他意料之外的轻松简单。

    但是彼得等人到了各自岗位之后,和李唐同事之间的磨合却出了问题。

    这些新李唐人,真正参与进工作之后,才发现,一切和自己之前的考察不一样。之前都是旁观者的心态在观察和思考,现在参与其中才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是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

    这里面,语言不通和思想观念的不同,起到了巨大的负面作用。这点不只是对他们,对于本来的李唐人来说,同样如此。

    所以开始的时候,一切并没有如李承乾和李世民等人想象的那么美好。没办法,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学习彼此的语言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成了所有人都必须做的工作。

    对于新李唐人来说,汉语的学习难度,他们之前就有了认识,只是没有那么迫切的学习需求。而本身作为李唐人,也没有想到自己也有这一天,必须学习蛮夷的语言,所以有一部分认识不到位的官员,并不积极。

    直到李世民和魏徵召集这些人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训话之后,所有人才真正重视起来。

    这些事前考虑不够充分的问题,现在成了最挠头的问题。短时间之内想要解决也是不可能的,一切只能边工作边慢慢推进了。

    好在有几个特例让人们有了借鉴的方法,一个是马可波罗的例子,他被要求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为所有新李唐人,传授学习汉语的技巧,争取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几个例子,都是研究具体问题的人,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的认识是相同的。所以在学术问题上找到了快速沟通的渠道,以点带面这样也能提高合作效率。

    所有人都从这些特例身上汲取经验,所以整个磨合期越到后面效率越高。

    这中间也出了很多的意外情况,最多的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同一句话,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理解上的误差。李唐人理解错了西方人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同样存在,或者西方人用错了汉语的语序等等。

    这些美丽的误会,都是不伤大雅的,解释多了,总能明白彼此的真实意思。但是一些特殊场合,这样的理解错误就是危险的,比如下到很多实验室或者工厂里,实际操作的人员。意思第一时间理解错误,接下来的操作再错误的话,轻则损失实验或者生产材料,重则有很大的危险,导致实验或者生产设备的损坏,甚至危机实验或者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所以现在那些精通双方语言的那些沈万三带回来的人,都被安排在这些危险领域去帮忙了。但是一些保密级别很高,或者危险性特别大的领域,只能暂时停止操作上的磨合,先是进行理论知识和认识上的磨合了。

    而磨合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多合作以谁为主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论方面和实际操作方面都有很突出的表现,科学院、工程院,甚至是各个实验室、工厂里都有这个问题。

    彼此争论,面红耳赤都是轻的,严重的都到了需要朝廷出面解决的地步。

    朝廷也想让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但是朝廷的经费是有限的,如果一碰到这种问题,就让双方都各自来一套的话,那就失去了磨合的必要,也就失去了朝廷招募这些西方人的原意了。

    各个层面和领域都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最后朝廷想到了一些妥协办法。实践层面的问题,对这些西方人开放了李唐王朝两个最重要的,也是保密级别最高的综合实验室。

    其中一个就是老鲁之前负责的尚工坊,这里现在负责一些新技术的验证实验开发。现在很多工厂或者实验室使用的器材或者工艺,都是在这里经过验证的,只是后期的改进完善就交给生产使用的第一线人员了。

    这些西方人到了这两个保密级别最高的综合实验室之后,才明白他们见识的很多李唐科学和技术,都不是最先进的,而是能产业化最先进的。

    来到这里的人并不是全部,而是选择了李唐唯一国籍的人,也就是新李唐人。并且被要求签署了保密协议,保证看到的一切都不对外透漏,否则就是掉脑袋的事情了。

    这些人看过之后,确实解决了很多实践层面的问题,但是理论上的就比较难了。因为很多理论李唐这边也是刚刚开始研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不全面,谁都不能保证对方的就是错误的。

    虽然他们负责的是最重要的科学原理方面,朝廷允许他们同时开展不同的研究。但是科学家较真儿的性格,还是不允许他们彼此轻易妥协,所以有些问题还是僵在了这里。

    最后还是李承乾靠着前世的记忆,参与了一些讨论,给出了很多前世已经证实的准确答案作为参考。从准确答案倒推证明方法,提供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由于李承乾对于很多问题也是一知半解,又不敢说出太多惊人的言论,所以帮了一些之后,他就主动退出了讨论。即使这样,他的很多认识也引起了彼得等人的注意,实在是这个太子知道的有些太多了,但是看李唐这边的科学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他们也就不好刨根问底了。

    最后剩下的不能短时间内解决的这种问题,朝廷一咬牙,同意了同时开展不同的研究。毕竟剩下的问题也不多了,需要朝廷额外的付出也在承受范围,所以也就遂了科研人员的愿。

    但是这样的项目少之又少,朝廷的审查也是非常严格的,就是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那样朝廷有多少钱都不够花。

    一切就这样磕磕绊绊的在稳步推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