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文化现象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这一天的经历,使得沈万三对于现在李唐王朝的社会状况,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三件事情,都代表了这几年朝廷的发展状态和百姓的心态变化。

    这些都对他今后制定更贴近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接下来,每隔一两天,沈万三自己或者和李承乾一起又去了很多的地方。皇家歌剧院看大型歌舞、歌剧,话剧院看话剧,博物馆看文物,图书馆购买各种图书等等活动,沈万三都是乐此不疲。

    其中新的大型歌舞剧霓裳羽衣舞,是沈万三和琳达最喜欢的,已经看过两次还不过瘾。而话剧‘义商’更是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这个话剧出现快两年时间了,据说是一个大儒写的,只是具体是谁,无人得知。

    人艺话剧团得到的这个剧本,就是通过匿名邮寄的方式被送到他们这里。而剧本的内容,讲的是战国时期,作为秦国敌国的魏国的白家商贾、巨贾,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的一系列故事。

    这个剧本着重刻画了当时的历史大势,不同的国与国、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人物内心性格,甚至是精神上的追求等等,都是非常得独到,出神入化。

    所以所有人都判断,能写出这个剧本的人,一定是一位非常有学术素养的大儒,才能把握住那个时期的主要脉络,最突出的事件与各种人物的闪光点。通过这些人来反应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及对现在李唐王朝和百姓的现实意义。

    而这个神秘的作者也说明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他很喜欢看话剧,并且佩服人艺所有演员的敬业、专业精神。只是之前他们演绎的话剧,他都觉得在思想上缺了点什么,总是不能让他尽兴,所以他才写了这本话剧,就是希望人艺话剧团能把他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给所有观众,引起人们的思考。

    而他自己已经看过几回‘义商’的演出,整体上非常得满意。

    话剧院不只是演出话剧,每个月定期还有其他形式的演出,相声和小品是最受欢迎的演出形式。创作的内容非常贴近百姓的实际生活,所以通过哈哈一乐以后,百姓更能产生共鸣。

    现在,很多的餐馆、茶楼都有相声的表演,一边欣赏着好笑又有一定寓意的相声,一边享受着美食或者香气四溢的茶水,已经是现在很多人享受休闲生活的方式之一了。

    在歌剧院也有很多更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在上演,只是受欢迎的程度有所不同。这点和话剧院一样,优胜劣汰,良性竞争。真正好的艺术表现形式,都被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

    而一个很受百姓欢迎,确没有进入过话剧院的表演形式,就是评书。

    原因就是评书的发展一出现就达到了很高的地步,那时话剧院还没有建设好呢。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听评书的方式,评书也已经被大部分的百姓所接受,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话剧院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了。

    下一个类似的艺术形式,大家最看好的就是相声,这也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表演形式。只要有两个人,或者一个人都可以演出,表演场地更是随意,只要有个能站人的空地,就可以演出,这点和评书非常得像。

    这些从业人员,全靠一张嘴吃饭,只要你有真本事,能吸引百姓愿意拿出一点时间来听你白话,你就能生存。如果你的能力更强一些,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更是轻而易举。

    现在这些新出现的艺术表演形式,生命力最长盛的就是评书。原因很简单,评书只要听一次尽兴的,你永远想听下回分解,除非这部评书讲完,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意犹未尽。

    这点和相声等表演形式有很大的不同,相声等都是一个个小的独立故事构成,听完也就完了。

    这点能和评书竞争,或者说是互补的关系的,现在只有话剧。评书可以把书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表演方式,把死的文字讲活演活,更多的还是讲活。

    而话剧就弥补了评书一个人表演的缺陷,更多的把剧本的内容用现实的人物扮演,加上适当的道具,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只是话剧有个局限,那就是很多靠想象力想出的桥段,话剧就没办法表现了。

    话剧的这个缺点,又被评书给一定程度弥补上了,所以才说这两者是有一定互补关系的。

    这两者最大的区别,评书把一个剧本从头到尾一点不拉的全部讲演出来,而话剧则是选择那些戏剧冲突最强烈或者高潮的部分情节来演绎。

    所以,现在特别受欢迎的故事剧本,一个人最享受的就是从头开始听评书,到重要情节的时候,再去看话剧,或者两者都欣赏。这才是现在最受推崇的一个合格剧本的忠实拥趸。

    再极端一些的拥趸,则是自己买来剧本仔细的品读,在自己内心构建一个剧本世界,想象着每个人物不同的人生,以及各有特点的心路历程。

    只是这种极端的拥趸数量还比较少,毕竟识字的人还不是特别多,还有就是真正投入精力自己想象情节的人太少了。大部分的人还是愿意听或者看别人来演绎,然后自己再品头论足、指点江山,这才是很多人喜欢的状态。

    这一切现实都使得评书现在在李唐王朝是发展最快也是最好的新生行业。

    脱颖而出的优秀说书人,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店面,每天靠着定时说书,就能保证自己能有一个非常体面的生活。

    李承乾专门邀请沈万三一起去听评书,长安城现在最牛的说书人--中先生韩师爷的专场。

    现在韩师爷已经有了自己产权的店面,也是现在长安城最大的一个说书场所。二层小楼,楼上楼下能坐满三百多人,楼上都是一个个雅座,环境非常好,提供上好的茶水和茶点以及水果。

    楼下则是普通座,连排的凳子一个挨着一个,并且只提供最普通的茶水。不过有很多卖各种小吃的商贩在开场前或者中场休息的时候,穿梭着卖点零食。

    所以楼上楼下的座位差价,十倍以上。本来楼下这些卖零食的生意,韩师爷都可以找人自己来做,但是他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把这个利润给予那些讨生活不易的百姓,自己只是提供个场所而已,说书赚的已经够自己花销了,赚多少才是个头呢。

    他的经历告诉他,人要学会知足,只有知足才能常乐。否则就会变成金钱的奴隶,永远也享受不到应该享受的快乐。

    李承乾和沈万三五人到来的时候,这里已经差不多坐无缺席。五人来到二楼的雅座,早有茶水、茶点和水果摆好。

    在等待韩师爷演出开始之前,李承乾给沈万三介绍了现在李唐王朝的评书界发展,以及去年五大评书先生京师论剑的盛况。

    就在这时,两个小孩儿的对话,吸引了几人的注意力。

    “徐亮,你怎么还是这个装扮来听书啊,前几天你没来,乔峰已经变了,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了。他现在叫萧峰了,是个正统的北方草原人。”

    “今天要像我这样装扮才对,今后就是北萧峰了,要有些草原人的装扮才行。”

    “啊?那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啊,那怎么办,现在回去换也来不及了。我前些天和我爹去外地了,买了很多新的玩具,这些玩具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在长安城里出现。”

    “所以,现在我是长安城唯一拥有这些新玩具的人,也就是最厉害的。冯南,你想玩吗,我今天带来了。我可以送给你,但是咱俩要把衣服换了才行。”

    冯南立马犹豫了起来,既想当今天的北萧峰大侠,又抵抗不了新玩具的吸引。犹豫了一下,就同意了交换。交换之后,两个孩子都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看着两个孩子的交换,两家的家长并没有干预,只是彼此互相一笑而过。其实孩子的这种互动,在大人身上也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而这两个孩子的对话和互动,对沈万三的触动之大,确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这个小事情,不就代表了每个人对现实价值的不同解读嘛。玩具和衣物价值本不同,但是有了不同的含义,也就是附加值之后,就能在彼此心里等价。

    文化给衣服增加了价值,而稀有和时间给玩具增加了价值。两个人又有不同的需求,最后彼此达成交易。这里附加值是起到决定作用的,而附加值的创造又有多少成本呢。

    从这两个孩子本身来说,都是很低的附加成本,但是最后两个附加值的差价是巨大的。

    沈万三自己算了一下,小男孩的这身草原服饰应该在二十文左右,而那个玩具最多就是一百文。彼此的差值大概八十文,可是产生这八十文附加值的付出,在沈万三看来,可以忽略不计。

    这八十文就因为小男孩儿的几句先知的文学内容,就被另一个小男孩儿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彼此家长的认可,这就看出了给商品加入适当的文化附加值,能有多大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