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重典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金毛文学 www.jmwx.net,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随着众人仔细的查看案犯的供词,纷纷暗自心惊,很多人都是一身的冷汗。</p>

    供词里涵盖的内容,完全超出了众人的估计,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之广之深,是所有人之前所不能想象的,也是不敢想象的。</p>

    从这些供词里反应的问题之严重,大家都觉得陛下的判罚是正确的,草草结案也是非常正确的。</p>

    要不然,随着时间的拖延,再审理下去,当这些还没有被证实的内容被传扬出去,那会对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和威严,将是严重的打击。</p>

    绝大部分的官员,只是触目惊心而已,可是对于供词里已经涉及到的官员,就不只是心惊了,更是冷汗直流。辛亏陛下结案的时间早,要不然,仅以这些供词来看,再审下去,自己不死也要脱层皮。</p>

    这些多少参与进去的官员,官职高低都有,好在只是家里的某些人有所瓜葛,不至于连累自己深陷其中,否则今天自己就不是在太极殿,而是在法场的囚车里了。</p>

    可是他们都怕啊,有哪个人敢说自己家人犯的错,自己真的不知道啊。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自己家人和百姓那远那近还是分得清的,所以他们最少都是个渎职的罪,没有直接参与就是保住乌纱帽的最后红线了。</p>

    ……</p>

    经过将近半个时辰的传阅,大家都对案情有了详细的了解,就在众人心里还在庆幸的时候,突然户部侍郎卢旺礼出班列发言:“陛下,臣看了这些供词也是触目惊心,这些人都是该死,臣完全赞同陛下的判决。”</p>

    “只是这里并没有京兆尹崔理的供词,陛下对崔理大人的判罚是否过重呢?”</p>

    “哦,卢爱卿,你觉得仅凭这些供词和充足的证据,还不能判决崔理的罪行吗?即使他自己没有认罪,但是其他的证据完全确凿,朕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判他呢?”</p>

    “陛下,崔理大人毕竟是清河崔氏的嫡系,仅从那些看似确凿的证据和供词,臣还是认为陛下应当慎重。毕竟要给崔氏一个解释的机会吧。”</p>

    “怎么?以卢大人的意思,即使证据确凿,只要罪犯不认罪,朕就不能判他了。还给崔氏一个解释的机会,解释什么?等他们来给朕解释的时间,要多长?是不是他们一直不来,朕就一直不能判他了?”</p>

    “还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怎么他清河崔氏就比朕还高一等。依你的意思,是不是今后你们这些七宗五姓的士家大族,朕都不能管了?”李世民是越说越气,这是蹬鼻子上脸了,还要朕等他们的解释,看来朕在这些士家大族的眼里,还是没有多少分量啊。</p>

    “陛下息怒,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崔理大人毕竟是京兆尹,现在的审理和判决在外人看来还是太轻率了,难免以后会落人口实。到时候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p>

    “而且,朝廷对崔理的量刑是否过重呢?毕竟乱世才用重典,现在我李唐王朝的发展可是正在蒸蒸日上,即将迎来大唐盛世啊。”</p>

    ……</p>

    卢旺礼自己的内心是不想现在出面直对李世民的,可是没办法,毕竟七宗五姓是同气连枝的。现在发生了这个事情,他们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让李世民和朝廷知道他们对这件事情是有不同意见的,从而今后能有所收敛。</p>

    否则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那以后他们这些七宗五姓在朝为官,和依附他们的所有人,都会人人自危。这可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情况,一旦这样不利的局面发生,就代表他们对朝廷的影响力在下降,最后变成可有可无的结果,那样对七宗五姓等士家大族就是灾难。</p>

    ……</p>

    “实话跟你们说吧,昨天晚上,就有人找到房相替他们向朕传话,说愿意补偿朝廷的损失,只为换回崔理的一条命。开出的价码,朕还是很动心的,可是朕左思右想,总觉得真的那样做了,对朝廷的危害更大,所以朕坚持了原来的判决。”</p>

    “至于你说的重典,朕的看法又有些不同。都说乱世才用重典,其实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盛世的前夜更应该用重典。”</p>

    “乱世用重典的道理,朕就不解释了。至于为什么盛世的前夜更应该用重典呢?”</p>

    “朕也是最近才想明白的这个道理,那就是盛世的前夜,人们是最容易骄傲、自得意满,放松警惕,放纵自我的。就以我李唐王朝的现状来说,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百姓和朝廷都对未来有很大的信心。现状,我李唐王朝就是处于即将进入这个盛世的前夜。”</p>

    “可是现实是触目惊心的,这个案件就是最好的证明。要不是这个案件的提醒,朕都有些自得意满,毕竟李唐王朝在朕的手里,在加上诸位爱卿的鼎力配合,才有了我李唐王朝现在将要腾飞的实力。”</p>

    “可是就在朕的眼皮底下,就在长安城都能发生这么严重的腐败问题,那全国其他的道、府呢?朕实在是不敢想到底会有多糟糕。这一切的现实促使朕做出了之前圣旨上所说的决定,也是朕用出诸位看来所谓的重典。”</p>

    “朕的用意就是用这些沉重的刑罚来提醒世人,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好情况呢,盛世在前面等着我们,可还没有到来呢。这时候朝廷千万不能倒在这盛世来临的前一刻,如果那样,我们都将是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不会得到任何的原谅可能,只会给世人留下我们是无能的这个嘲笑的坏印象。”</p>

    “所以在这最后的努力时刻,我们更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谨慎、谦虚、警惕、自省的态度,时刻提醒自己和周围人,我们还没有做到最好,在这个时候更要努力付出,才能真正的实现创造盛世的辉煌成绩。”</p>

    “所以朕认为,不光是现在的这种案件,其他的大大小小涉及百姓民生的方面,也要适当的提高奖惩力度。使我李唐王朝在这即将迎来盛世的前夜,发展的更平稳,更顺利,更迅速。”</p>

    “至于这些具体的改变细节,朕就交给诸位爱卿去认真的思考和商议,希望能尽快的拿出一套可行适用的方案,避免现在这些不良现象的再次发生。”</p>

    “至于这次朕要求的全国自查,朕今天把话说清楚,朕只给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所有官吏都要自检自查,自己和家人有没有违反朝廷律法的事情发生。”</p>

    “如果有,在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只要交出全部的违法所得,改过自新,朕就既往不咎,给与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涉及到比较严重的罪行,尤其是涉及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的案件,则一律从重处罚。可是如果存在瞒报或者阳奉阴违者,那今后如果查出来,就不要怪朕心狠手辣了。崔理等人就是榜样!”</p>

    “希望诸位爱卿能把朕的这些意思,准确的传达给全国的所有官吏。同时也希望他们好好把握朕给与的这个机会和一年的时间,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到时候后悔莫及。”</p>

    “至于这次崔理的判决是否过重的问题,朕自会给与七宗五姓一个彼此交流解释的机会。只要他们到长安城来,朕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综合考虑给与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p>

    “只要他们肯来…”</p>

    ……</p>

    众人这回是真的明白朝廷在这次案件的态度了,陛下这是准备借着这个案件的有利时机,准备在全部官吏身上动手了。众人再想像之前一样的作为,怕是不可能了。</p>

    每个人都在认真想自己有没有违反李唐律法的事情呢,绝大部分人发现都是心底发虚。所有人都是暗暗心惊,不敢在这时候再出来对这个案件来辩驳了。</p>

    现在众人还哪有心情操心已经定案的其他人的事情了,都在纷纷想着怎么利用这个一年的缓冲期,以及自己到底该如何的选择,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大化。</p>

    最后众多的中下层官员,都是纷纷看向站在前排的重臣,今后就看他们怎么选择了,自己只要参照他们的做法,就能明哲保身,损失最小化。</p>

    只是这些重臣也是分两派的,一派跟着李世民的,一派属于七宗五姓等士家大族。除了已经站队的官员,中间派现在是最犹豫的,他们不知道这回李世民到底是不是认真的,以及最终的打击面和打击力度到底有多大。</p>

    是仅仅打击他们这些中间派,还是加上七宗五姓,还是全部。这可是关乎他们的身家性命的,如果是前者,那他们就必须选边站,不能在像现在这样当墙头草、骑墙派。</p>

    如果是最后的可能,其实是最简单的,打击全部,那么大家就可以报团取暖了,他们不相信朝廷会把所有的官员全部打击,那样的话,天下大乱,朝廷统治根基动摇都是可能的。</p>

    因为毕竟以陛下所说的情况,真正干净的官吏绝对是凤毛麟角。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后的可能就会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p>

    如果是中间的可能,那才是一场真正的大风暴来临,这就表明朝廷准备向七宗五姓等士家大族开战了。自己等中间派到时候就会身价倍增,成为两方都要争取的对象,所能获得的好处将是非常可观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成为炮灰的可能性也相应的变大。</p>

    这点众人还是能够看清的。</p>